双高校建设

五育融合赋能 构建三维育人场域 (德育教育特色案例六)

发布时间:2024-06-25   点击次数:

一、背景概述

本校遵循《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及《河南省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指导原则,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十四五”规划中的核心工程,致力于构建“党建引领筑基-空间再造赋能-队伍入驻提质”的育人体系。通过精确配置资源、鼓励学生主体性参与(成立社区委员会,实现100%楼栋覆盖),并以五育融合为育人模式,创新实施“环境浸润-文化涵育-实践养成”的育人闭环。此举有效解决了传统育人模式中“末端衰减”的问题,成功构建了以“安全为基、文明为韵、美学为魂”的社区育人新生态。

二、主要措施

2714E

(一)三维育人场域的构建基础

1.空间重构:打造多功能社区平台

物理场域革新:突破传统宿舍的局限,将其转变为集教育、服务、文化于一体的综合空间,构建“15分钟育人生态圈”。通过整合宿舍区资源,设立办事大厅、青年之家、心理中心、团体辅导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数字化服务升级:结合线上平台(如学工系统、门禁系统、趣活动等)与线下服务,实现24小时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学生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同时,引入活动积分管理系统,智慧赋能学生成长,实现数据可视化。

1B40E

2.管理创新: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网格化治理架构:创新构建"学生处—学生社区服务中心—楼长—学院—宿舍长"五级垂直穿透式协同共治体系,实现团委、后勤等多个部门资源下沉。该架构中,学生处作为战略决策层主导作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的核心部门,负责规划和监督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统筹推进;学生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服务枢纽层,通过7类综合服务窗口(含心理健康)直接服务学生;楼长团队作为执行单元层实施"三必访"制度(新生、突发事件、重点群体必访)负责日常管理、问题的收集与初步解决;学院发挥专业支持层作用,参与学生的成长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宿舍长作为基础网格层管理宿舍的日常事务并营造良好的居住氛围,通过"星级宿舍"评选提高文明宿舍达标率。五级网格体系确保了信息的畅通无阻,能够迅速响应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从而实现服务的无死角和全覆盖。

1A42A

全员育人责任落实:各学院组织开展“师生畅聊会”“书记、院长面对面”等活动,组织学校、学院领导“进楼入室”,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状况、生活状态及发展需求,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专职辅导员常态化“一线”走访。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走访学生宿舍每周不少于三次,与学生深入谈心交流,关心关注学生成长点滴,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

15C1F

3.文化浸润:营造价值引领氛围

红色文化铸魂:通过组织党史党课等活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

学风文化固本:开展“特色宿舍”评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造力。

1BCC5

安全教育强基:建立"三防三练"长效机制(防诈骗、防火灾、防意外+应急演练、心理调适训练、危机处置训练),配置智能安防终端200台,安全隐患每日巡查。形成"技防精准化、人防网格化、心防常态化"的安全防护网。

19293

(二)五育融合的具体举措

1.德育铸魂:党建引领与思政渗透

推行争优创新宿舍挂牌宿舍制度,形成党团网格化管理。学生先锋模范作用凸显,社区成为意识形态教育前沿阵地。

2.智育固本:学术赋能与创新实践

为了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学习氛围的营造,我们致力于推动校内的阅读室、青年之家以及其他各类学习资源的开放,让全校师生都能够自由地访问和利用这些宝贵的学习资料。通过这样的资源共享机制,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进一步激发师生的学习热情,共同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创新。

1D07A

3.体育强身:健康管理与活动载体

组织羽毛球和乒乓球等比赛,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与协作,在竞技中增强体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公正竞赛的态度。点燃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加强社区的团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我展示和自我挑战的机会。

4.美育润心:文化传承与自信培根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传统节庆活动,例如元旦的庆祝活动,其中包含了剪纸、书写春联等富有传统韵味的活动,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审美素养,而且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也得到了显著的增强,从而使得文化自信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

5.劳育树人:实践平台与价值塑造

文明宿舍评选活动成效显著,社区绿化维护、电脑维修等社区服务日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同步提升。

1D4D6

三、三维场域与五育融合的协同效应

通过物理空间改造、数字平台搭建、文化生态培育的有机结合,构建起全天候、多维度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学生获得感与满意度双提升

构建“即诉即办”机制,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服务站的高效协同,累计解决宿舍维修、学业咨询等各类诉求1000余件。同时,各类资源得到深度整合,推动辅导员、专业教师等200余人次常态化进驻社区,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率。

(二)教育模式革新与品牌建设实现双重飞跃

在教育模式的探索中,创新性地构建了“生活场景+教育渗透”模式,让学习融入生活,成为一种自然习惯。为此,学校在宿舍楼内设立了24小时开放的自习区域,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便利条件。同时,学校积极策划并成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区文化节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交流,还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和发挥创造力的舞台,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新模式的推进,学校形成了“小事不出宿舍、中事楼内解决、大事全校协同”的高效服务特色,显著提升了教育服务质量,增强了学生的满意度和归属感。学生们在享受便捷学习条件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与关怀,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模式创新,优化服务特色,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助力每一位学子实现全面发展。




上一条:“一加强正四风” 促进特色发展(德育教育特色案例七)

下一条:小小十分钟 育人大作为(德育教育特色案例五)

联系我们

地址:河南省长垣市蒲东街道华豫大道与山海大道交叉口

电话: 0373-8872228 8892228 8886377(招生)

校长信箱:cyprxyxzxx@163.com

新媒体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