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工匠精神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无数劳动者前行的道路。烹饪,作为一门融合技术、艺术与文化的独特领域,更是工匠精神的集中展现。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的王国仕大师,便是这一领域的杰出代表,他以匠心独运的雕刻技艺,谱写着属于自己的华章。王国仕大师的雕刻作品,不仅展现了食品的形态美,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他的作品常常让人叹为观止,使人感受着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王国仕大师不仅在烹饪技艺上追求极致,更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他深谙传统雕刻的精髓,同时勇于探索新的雕刻方法,使得传统美食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他的引领下,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培养新一代烹饪艺术家的摇篮,吸引了众多对烹饪艺术充满热情的年轻人。王国仕大师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学习到精湛的雕刻技艺,更被他那种对烹饪艺术的热爱和执着所感染,从而在心中种下了工匠精神的种子。

一、执着专注:工匠精神的坚守
“我跟大家一样,出生于一个农村的普通家庭,小时候比较喜欢绘画,经常画一些自己喜欢的图案。毕业之后,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接触到了烹饪专业的师傅,听他们讲烹饪中的趣事。对食品雕刻技艺特别感兴趣。后来有了机会便到酒店工作,于是投名师,苦练技能。但因为当时的条件有限,刀具虽然多,但是特别简陋,有的刀具还没有名字,工具完全没有统一标准,且用起来特别不顺手。使得雕刻作品既粗糙,效率又特别低。当时就凑着下班时间,找一台小机器,想打磨一套属于自己的工具。当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有机会做老师,一定将雕刻工具进行优化。直到2015年学校招聘,就来到了学校做了老师,工作中看到学生学习雕刻特别的辛苦,也因为刀具简陋,走了不少弯路。于是,便有了“边教学,边研发”的想法。因为没有设备,也没有基础,于是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购买书籍,边学边做,用的机器也是淘汰的二手机器,因为在研发工具的时候需要焊接,所以又自学了电焊技术、车床技术。研发的道路可以说非常的曲折坎坷,一件工具从画图纸,到加工,再到生产试用,最后才能量产投入到教学当中,都是自己不断地研究学习、琢磨试验出来的。如今的雕刻工具不仅满足了本校学生使用,社会餐饮企业在使用这套工具以后,也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是王国仕大师的雕刻生涯自传。
王国仕大师自幼对绘画和艺术充满热爱,这种对美的追求,让他在烹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深知,烹饪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而食品雕刻则是这门艺术的极致体现。在烹饪学习的过程中,王国仕大师对食品雕刻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将这种对美的追求融入到食品雕刻中,使得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艺术的气息和生命力。
在早期的学习和工作中,王国仕大师发现传统的雕刻工具不仅简陋,而且缺乏统一的标准,这使得雕刻作品不仅粗糙,而且效率低下。面对这样的困境,他没有退缩,而是暗自下定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一现状。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电焊技术、车床技术,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购买书籍和设备,开始了对雕刻工具的自主研发。王国仕大师的这种执着和专注,正是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

二、精益求精:雕刻工具的创新
王国仕大师在教学和实践中,逐渐发现传统雕刻工具的不足之处。为了提高雕刻的效率和精度,他开始尝试对传统工具进行改进。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他终于发明了一套适合烹饪雕刻实训教学的工具,包括花瓣刀、牡丹模具、菊花刀、提片刀等40余件工具,并获得了国家外观实用性发明专利10余项。这些创新工具不仅在设计上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提高了雕刻的舒适度和效率,而且在材料的选择上也更加注重耐用性和安全性。
如今的王国仕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剩余的时间都在研发雕刻工具。他总是说:“雕刻技艺的创新是发明雕刻工具的动力,也是实践雕刻工具成果最好的证明”。这些创新工具不仅在设计上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提高了雕刻的舒适度和效率,而且在材料的选择上也更加注重耐用性和安全性。例如,他发明的花瓣刀,刀刃采用特殊的合金材料,不仅锋利耐用,而且能够轻松地雕刻出各种精美的花瓣形状;而牡丹模具则通过精确的设计,使得雕刻出的牡丹花栩栩如生,仿佛真的一般。王国仕大师的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雕刻的效率和质量,也为烹饪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一丝不苟: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作为一名教师,王国仕大师不仅在雕刻技艺上追求卓越,更在教学上一丝不苟。他深知,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烹饪人才。因此,他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王国仕大师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烹饪比赛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雕刻技艺。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在省级、国家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为学校和自己赢得了荣誉。同时,他还鼓励学生们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新的雕刻技法和工具,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追求卓越:团队建设与传承
王国仕大师不仅在个人技艺上追求卓越,更注重团队的建设和传承。他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团队的合作,才能实现更大的目标。因此,他积极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并担任河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班人。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共同努力,先后培养了20余名烹饪大师,为烹饪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还注重技艺的传承,通过教学和实践,将自己的雕刻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学生和爱好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门艺术。

五、执着专注:技艺与育人的融合
王国仕大师在专业教学上取得显著成就,所授《食品雕刻》课程荣获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称号,其团队也被授予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称号。他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将课程思政教育延伸到课外活动中,进一步深化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王国仕大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平台,组织学生社团“匠人之风雕塑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食品雕刻技艺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社团每周定期活动,邀请行业专家讲座示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参与重阳节尊老敬老活动,为老人雕刻食品,传递传统美德;开展社会服务,为中小学生培训雕刻技艺,传递传统文化;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激发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如在河南省中职技能大赛食品雕刻项目中荣获一等奖;在活动中融入思政元素,如雕刻“延安宝塔”时讲述红色革命文化,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增强爱国情怀。通过这些第二课堂活动,王国仕大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实践了“累德积义,崇文尚技”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榜样就是方向:号召同学们传承工匠精神
王国仕大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他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不仅赢得了同行的尊敬和赞誉,更成为了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的榜样。他经常鼓励学生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要精通本职、钻研新技术,要发扬执着专注、锲而不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把技术干成艺术,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用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
在王国仕大师的榜样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们投身于烹饪事业,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传承和弘扬着工匠精神,为烹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王国仕大师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让他们明白,只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七、成就主线
中国注册烹饪大师,中国烹饪博物馆辋川小样设计者,长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金厨奖获得者,被评为河南省技术能手。2015年广州厨师节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果蔬雕刻天王奖。河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其团队硕果累累,先后培养烹饪大师20余名,培养学生在省级、国家级各类技能竞赛中斩金夺银,不计其数。如今的王国仕已经在烹饪(食品雕刻艺术)领域浸润了30多个年头,对食品雕刻的造诣也颇有自己的建树,面对食品雕刻工具的制作,有着独特的见解,在传统雕刻工具上创新发明工具40多件,现已获得国家外观实用性发明专利10余项,食品雕刻教材两部,其中一部获得省级十四五规划教材。王国仕大师不仅在烹饪技艺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教育和传承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烹饪学子,为烹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八、结语
王国仕大师的事迹,充分展现了工匠精神的力量。他用自己的匠心独运,雕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也为烹饪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让我们向王国仕大师学习,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让我们向王国仕大师学习,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更多的辉煌。王国仕大师的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个人技艺的追求,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应该追求卓越,不断进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