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首个“厨师之乡”长垣,烹饪技艺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资深级中国烹饪大师、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徐书振,潜心烹饪技艺五十余年,深耕职业教育四十余年,桃李满园,著作等身,有力推动了学校烹饪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极大促进了中国优秀烹饪文化的传承。

一、以技立身,匠心筑梦普华篇
1970年,徐书振被长垣县饮食公司招工录用,分配到工农兵饭店做学徒。凭借勤奋好学的态度,他很快脱颖而出,拜豫菜泰斗刘国正门下,系统学习烹饪的刀工、锅工、火候等各类技法。此后,他又先后师从侯瑞轩、苏永秀等厨界巨擘,不断汲取各家技艺精华,逐步成长为长垣餐饮行业的佼佼者。1975年,他在长垣餐饮行业已经小有名气,大小饭店经营的各种菜点均由他做售价,业内盛传有“徐氏价格”的说法。
在烹饪技艺的钻研上,徐书振始终秉持匠心精神。他深入钻研豫菜技法风格,精通近乎失传的传统烹饪技艺,如“凹”“炝”等技法,以及各种食材的“发制法”。这些技艺不仅考验厨师的技巧,更需要深厚的经验积累和对食材的精准把握。徐书振凭借精湛的技艺,制作的多道菜品被评为中国名菜、河南名菜,他本人也先后荣获中华金厨奖、“改革开放40年中国餐饮行业技艺传承突出贡献人物”“中国餐饮30年杰出人物”“中国烹饪大师名人堂导师”等荣誉称号。

图1.2015年9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资深级中国烹饪大师
二、以德为先,树人之本立根基
1982年,徐书振开启了他的烹饪教育生涯,先后担任长垣烹饪技术学校校长、河南博大烹饪学校副校长、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专职从事烹饪教研工作。在教育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以德为先,将品德教育贯穿于烹饪教学的全过程。他认为,烹饪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品德的修养。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在烹饪行业中走得更远。

图2.在教室讲授长垣烹饪技艺要领
在教学方法上,徐书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他循循善诱,将复杂的烹饪理论讲解得通俗易懂;在实训演示中,他躬身力行,将绝活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他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烹饪技能。培养的学生先后参与全国两会、北京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志愿服务。

图3.在中餐实训室讲授传统名菜红烧肉制作技艺
在他的指导下,学生在各级各类烹饪大赛中屡获佳绩,先后荣获国家级烹饪大赛金奖二十余项、河南省烹饪大赛金奖一百余项。从1982年至今,他亲自培养烹饪高技能人才两万余名,其中高级技师一百余名。“全国技术能手”付兵、河南省劳动模范郝顺增,樊胜武、成国富、顿玉松、冯建忠等知名餐饮品牌创始人,均为其亲传弟子。
此外,他热心公益,先后主导了长垣农村劳动力转移烹饪技能培训、长垣失业人员烹饪专业培训、南水北调迁移人员烹饪技能培训、济南军区驻豫某部官兵炊事员技能培训、长垣贫困人口烹饪技能培训、脱贫攻坚烹饪技能培训、乡村振兴烹饪技能培训等,依靠自己的专业技能,为贫困人员、失业人员、现役军人等社会特定人群奉献自己的爱心,为脱贫攻坚、技能社会建设和乡村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图4.为原阳县太平镇水牛赵村和蔡吴村村民进行烹饪技能培训
三、以义为名,传世之德显风范
作为长垣烹饪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领衔徐书振大师工作室和徐书振创新工作室,他深入学习和钻研烹饪理论,撰写读书笔记三十余万字,主持重新修撰《中餐纲目(再版)》。起草15项河南省地方标准,被百余家餐饮企业采用推广。完成营养豫菜20道、长垣风味小吃20个的研发。

图5.教授法国学生制作中餐
徐书振编撰出版了《烹调工艺》《常用食材的性味与功效》《豫菜技艺》等著作10余部。这些著作不仅总结了他的烹饪经验,更是烹饪教育的重要教材,为烹饪专业的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在他的带领下,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中国烹饪大师(名师)培训基地、中国烹饪大师(名师)工作站、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美食文化交流示范基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和研究基地、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教师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烹调工艺与营养”高水平专业群成为河南省首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在他的带领下,学校通过了河南省现代学徒制示范点验收。
四、以文化人,润物无声育情怀

图6.举办长垣刘派掌门宗师徐书振大师收徒仪式
作为河南省餐饮行业著名技术流派长垣刘派掌门宗师,徐书振深知烹饪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对于烹饪行业发展的重要性。2022年,他在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隆重的收徒仪式,40多名历年弟子和500余名嘉宾到场。这一仪式不仅是对传统师徒关系的传承,更是对烹饪文化的弘扬。

图7.在河南卫视《老家的味道》录制现场
积极参与各类媒体活动。他参加河南卫视《老家的味道》现场录制节目,教授大家制作传统名菜葱爆羊肉的烹饪技巧。还以“探秘厨乡,匠心之源”为名播放徐书振育人专题纪录片,充分展现了烹饪技艺的传承与教育价值。
徐书振以匠心传承烹饪技艺,以德行培育烹饪人才,以文化弘扬厨艺风范,为中国烹饪文化的传承和职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